歷史
灰塑工藝在唐僖宗中和四年(公元884年)就已經(jīng)存在。此后,明清兩代的灰塑較為盛行,尤以祠堂、廟宇、寺觀和豪門大宅用之較多,因此,逐漸形成了這門特別的民間手工行業(yè)。
民國至新中國成立,灰塑得到了嶺南繪畫和雕塑藝術(shù)的熏陶,經(jīng)過不斷探索和積累,技藝水平得到了傳承和提高。在廣州地區(qū)出現(xiàn)了一批灰塑藝人,如布輝、邵耀波、潘達(dá)生、潘悅生、梁棉等,
寺內(nèi)布有天池一局,獨具匠心,既無走水涵道,又無排水顯溝,而用鵝卵石鋪砌成八卦圖案的池底,從不溢漲雨水,一種難以尋覓的小小草,長年稀落生長在石縫之間,據(jù)說可以入藥。墻上詩書壁畫,匾額皆出自名家,脈脈流風(fēng),因而聞名遐邇。墨寶“眾薌國”堂匾,是清代貢生郭銅君所書,盛傳當(dāng)時是用舊衣布捻成團蘸墨汁代筆寫就的,鐵畫銀鉤,蒼勁飄逸,稱之為神來之筆。
崔氏大宗祠
崔氏大宗祠位于佛山市南海區(qū)沙頭鎮(zhèn),為明代建筑。
該祠又名五鳳樓、山南祠。建于明嘉靖四年(1525年),清光緒年間重修,1985年南??hzheng府撥款維修?,F(xiàn)僅存前進(jìn)、牌坊及廂房。前殿為牌樓式,抬梁木構(gòu)架,蓮花托斗拱建筑,每層檐脊有灰塑彩鳳,梁架上下雕花鳥和故事人物的立體圖案,生動精巧;石牌坊為四柱三間樓式建筑,正面刻“山南世家”,前面刻“纘服揚休”,頂飾蓮花托灰塑,抱鼓石是西樵山粗面巖石制作,雕花鳥、竹木圖案。
2002年7月廣東省公布為wen物保護(hù)單位。
您好,歡迎蒞臨恒發(fā)古建筑,歡迎咨詢...
觸屏版二維碼 |